朱大夫今年60多了,是大安村周邊三個村的唯一村醫(yī)。村居稀稀落落的依山而建,誰家生病了,不管白天、黑夜,朱大夫依靠雙腿走遍了山里的角角落落。朱大夫不僅看病,年輕時還是遠近聞名的"接生婆"。聊起以前,朱大夫自豪地說"我接生的孩子現(xiàn)在都當?shù)攱屃?。朱大夫老公、孩子每每讓她放下村醫(yī)一職,回城里想想清福,朱大夫總是說"我走了,村里老人砸辦啊。"時間在流逝,村里的生活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年輕人逐漸走出大山追求更好的生活,留守的老人仍在努力維系著已扎入心底的鄉(xiāng)土情。
司大爺近70了,每年開春后都會從兒子居住的城里返回村里住著,今晨有些頭暈,我與朱大夫上門治療,司大爺感慨地說"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,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,冬天沒回來,心里想的慌?。?"閨女,一定跟朱大夫好好學,朱大夫給我們服務了一輩子學了一輩子,那天聽說又學了針灸、拔罐,不簡單??!"
是啊,國家在努力,我們在努力!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。為進一步提高基層醫(yī)療水平,做好健康扶貧工作,我市特推出"第一村醫(yī)下村幫扶活動"。
很榮幸,我能成為"第一村醫(yī)"的一員。今日我與朱大夫來到大安村衛(wèi)生室覆蓋的長興村,我們長興村省級貧困戶40戶,多因病致貧,殘疾戶39戶,深感扶貧、脫貧工作任重道遠。這不,一早東平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宗書記、韓院長就親臨長興村實地考察,與村委段書記進一步協(xié)商村衛(wèi)生室建設及輪流值班制,宗書記說"我們一定要做好村民的健康守護著。"
下午恰巧我們長興村開會,商討鉆井吃水問題,山區(qū)生活不易,但每個參會者都精神抖擻、胸有成竹、推心置腹地發(fā)言、積極獻言獻策,只為更好的生活,只為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!
每個人都在路上,為了更美好的生活,為了我們心中的那份情,我們一起努力!
|